丧礼(2)晚情

现代化大都市的飞速“发展”。 使得人们不自觉地被裹挟着踉踉跄跄的前行。道路更加宽阔平整了,交通四通八达,私家车更是以几何数量级的速度增长着。人们的互相联络早已不像之前那么困难。早就抛弃掉了之前写信的雅致。先是电话,然后是手机,然后是短信,然后是微信。每个人的状态和隐私都被无限的放大,供所有的人消遣和浏览。甚至挖掘。人们好像在这个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,麻木和放纵。城市里车水马龙,喧嚣不止,灯红酒绿,纸醉金迷。原先慵懒缓慢的生活被陡然而至的都市砸的粉粉碎。也许是因为联络太过简单,人们已经没有了之前”家书抵万金“的喜悦,更没有了”西出阳关无故人“的悲伤。所有的依依惜别都显得言不由衷的敷衍。

人口更是不断地被推搡着,向一个一个的城市聚集。局促的空间,狭窄的范围。越盖越高的高层,拆毁了孩子们在院子里、山野里、草地上嬉戏的权力。也打破了人们之间应该有的安全距离。因着这份拥挤,人们变得躁动, 变得一触即发。就连办个丧礼都显得那么草率。有限的场地早已被每家每户的僵尸车占据,这些移动的钢铁垃圾,迟早会被人们摈弃,只是这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,不过也就是个早晚问题。

城市里的所有仪式都是敷衍的,无论是被迫还是故意。这些仪式的简单,放到之前可能会换来令人发指的侧目。然则,随着儒家文化的颓丧,礼-已经是个式微的名词。人们早已被忙碌的生活占据身心,紧绷的神经无法再去体会古人的说教,只能在喧嚣放纵的声色中得到暂时的放松,即便这些”放松“都是需要被忏悔的。

都市的丧礼,虽然以人的死亡而终,但是先人是不被允许在死后回家的。他们会在垂危的时候被送往医院,接受”专业“的折磨,以维持那残喘。即便那只能倍增他们的痛苦。而当他们撒手人寰以后,则是被急速赶来的家人包围悲痛后,草草梳洗整理,被抬上一个简陋的纸盒,忙不迭的送到了殡仪馆。殡仪馆对于这些灵魂更是陌生而孤寂地。我不知道那些灵魂会不会心存怨尤。可是他们早已身不由己,也许他们早已在生前看惯了这些程序,已为自己做了多次的心理建设也未可知呢。

我却替他们感到悲凉,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,谁又能安然平静地接受这冰冷的一切呢?如果活着的时候因为有体温而有温情,那么死了以后,这份温情就会随着体温的流失而一去不返么?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悲哀的过程,每一代人都要经历这乱花迷人眼的歧途。不过我们总是能迷途知返而义无反顾的踏上另一条歧途。也许古人的丧礼在今人看来是夸张而有强烈表现欲的,可是它们确是在历经风雨过后的一套法则,是对每个生灵由衷的敬畏。如果没有那份敬畏的存在,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早已回到了蛮荒时代了。

You may also like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